为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地理科学实践教学方案要求,6月27日到6月29日,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前往日照市莒县,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临朐县,淄博市沂源县开展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发展规划与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宝富、地理科学教研室主任赵爽、实习指导老师刘飞、张琦、马振华、于深洋、汪瑶以及2022级辅导员陈鑫带队实习。
27日,同学们前往日照莒县长岭镇白土沟村,考察学习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以及地层与岩石相关知识。刘飞讲到:由于长岭镇白土沟村矿坑位于郯庐断裂带上,构造活跃,断裂和褶皱构造典型。矿坑西侧紫红色页岩与含正长石砾屑砾岩交错形成互层,为白垩纪河湖相沉积岩系。地层在郯庐断裂的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褶皱和断层构造,其中断层类型丰富,既有正断层也有逆断层还有走滑断层;矿坑东部有一块断层形成的巨大岩石,岩石背面光滑镜面,有明显的纵向擦痕和反阶步现象。同学们进一步观察发现反阶步指示方向与擦痕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断层在进行垂直方向的错位的同时还发生了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上盘下移为正断层,且左旋位移同时又是左旋走滑断层。
途径小店镇小店河“遇水则断”,此处河流的突然转向标志着断层的存在。同学们借助百度地图进一步思考发现:河流为s型河道,从山区发源南北走向,遇山岭阻隔切断山岭发生走向改变,成为东西走向,西侧受长岭阻隔沿着断裂带上串珠状湖泊洼地向南发生弯折。
在山西头村磨山矿坑,刘飞为同学们讲解了特殊的地理现象:深成正长岩侵入浅成辉绿岩形成了明显的浅色条带,部分正长岩上表面存在明显的白色方解石,这是水携带物质沿节理填充形成。

28日,同学们前往昌乐火山地质公园,观察学习当地火山地貌。刘飞重点讲解了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该地形成的玄武岩:昌乐火山岩主要的地层分为牛山期,山旺期和尧山期,裸露出来的火山岩地层主要为上新世尧山组,部分为新近纪中新世牛山组。同学们认真思考不同地质时期玄武岩的相似与差异之处。随后,同学们前往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参观学习。于深洋为同学们讲解当地古化石形成条件以及何为软组织化石。山旺盆地自古地层稳定,由于火山作用形成火山口湖,后来地壳变动,湖水干涸,湖中动植物并被硅藻掩埋,逐渐形成大量珍贵化石,而软组织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的环境,需要微生物在有机物周围通过腐败作用产生了一层生物膜,膜内的化学微环境引导矿物沉积,从而将没有发生腐烂的部分很好地保存下去。同学们对化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9日,同学们前往沂源鲁山地质公园进行野外实地考察。于深洋结合公园内的地质地貌现象为同学们讲解了球状风化、根劈作用以及卸载作用。短暂休息后,同学们一同前往九天洞溶洞。马振华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回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形成溶蚀管道后,管道扩大形成岩溶洞穴,含有碳酸钙的水滴在洞顶凝聚形成石钟乳,滴落到地面形成石笋。它们的形成经历了百年乃至千年的悠长历史,但由于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喀斯特洞穴的保护任重道远。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收获颇丰。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次实习更好地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同时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提高综合问题分析的能力与生态保护意识,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团委学生会宣传部
文字:徐惠泽、邱筱涵
审核:刘伟
编辑:邱筱涵